自中德澳智慧病房在各大醫療機構投入建設后,以智能化、精準化、高效化、人性化的準則改造傳統病區,全方位升級醫院的整體運營實力。那么,中德澳智慧病房是如何協助醫院持續擴大盈收?讓我們小小地算一筆經濟賬。
當醫療數據不再是孤島狀態、當醫療安全不再無法保障、當不再依賴頻繁出錯的人工操作、當醫患溝通不再成為難題,醫院的整體運營實力自然顯著提高。而這一切的改變,得益于中德澳智慧病房各大智能系統,用科技力量讓傳統病區煥然一新,展現出信息互聯互通的強勁實力,在協助醫護人員提升工作效率與精準度、為患者提供多重便利保障服務、為患者家屬跟進病況與醫護交流等多方面有顯著改善作用。當病區的運營實力大幅提高,便擁有收治更多患者的能力,從而擴大醫院的整體營收水平。
一鍵管理:對患者進行定制宣教推送,一鍵直達;管控病區患者輸液動態,一屏盡覽;支持24小時在線可視化響應患者需求,遠程解答;一鍵實現快速精準交班;醫療數據整合協助分析決策……
從左到右:中德澳智慧護理交互系統、智能輸液管理系統、智能語音呼叫系統、床旁智能交互系統
據統計:每日可減少每位護士來回奔走病房約120分鐘。假如一家醫院擁有400名護士,22工作日/月/護士,7.5h/日/護士;護士平均節省2工時/天/人,醫院節省800工時/天,醫院節省17600工時/月,醫院節省211200工時/年。
在中德澳智慧病房信息互聯互通的生態下,效率呈現最大化,將繁瑣護理流程升級為智能化、便捷化,讓醫護人員擁有更多時間精力、為更多患者提供精準服務,從而為院方精簡護理人員數量、節省大筆的人力資源開支創造條件。
中德澳智慧病房圍繞“以患者為中心”的開發理念,在醫療質控管理、智能集成信息、數據交互分析、醫患實時溝通上有突出作用,以智能技術全方位加固護理執行各環節的安全系數。同時可實現智能監控輸液進度,大幅減少因人工失誤產生的護理差錯,進而減輕醫療事故的發生率,為院方省去醫療事故賠償的大額開支。
國務院發布推行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要求與標準,對全國范圍內的醫院進行綜合實力的評級與考察,意在推動三級公立醫院在發展方式上由規模擴張型轉向質量效益型,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轉向全方位的績效管理,其中包括醫療質量、運營效率、持續發展、滿意度評價4個方面共55個指標。
05 疫情防控常態化 降低交叉感染損失
當猛烈的疫情突襲,院感防控為醫療機構開展工作的重中之重,一旦發生醫護患交叉感染,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。當中德澳智慧病房各系統發揮出強大的遠程管理能力,可協助醫護人員實現高效隔離管理、無接觸管理,落實對病患的精準化、人性化服務。在提升病區疫情防控實力的同時,無形減輕了人員感染所帶來的損失。
患者借助中德澳床旁智能交互系統,可第一時間與醫護人員開啟可視通話,解答需求并尋求幫助;同時患者可獲得包括診療進度、手術安排等等全方位的信息,知情權得到極大保障。當病房成為觸達便利與信息的重要站點,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自然建立起基于醫療安全的信任感,當醫患關系得到緩和,也將大大降低暴力傷醫事件的發生隱患及嚴重后果。
以更高的技術水平,推動醫療機構管理水平的飛躍,為醫護工作者科學減負,讓民眾享有舒適的就醫體驗。以科技賦能醫療,讓病房更具安全與溫度。不僅是國家政策所向,也是中德澳堅定的研發追求。站在2021辛丑牛年的開端,中德澳將持續以技術發力,升級產品力與核心優勢,從多維度助力醫療機構擴大盈收規模,為廣大客戶機構創造多元價值,一同犇向美好!